核心閱讀
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“拔節(jié)孕穗期”,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。從學校抓起、從娃娃抓起,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十分必要。目前,各地各校積極行動、統(tǒng)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。德育教育不僅在課堂里,還在形式新穎的活動中,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底色。
江蘇省鹽城市潘黃實驗學校內,鮮艷的國旗迎風飄揚,一首師生同唱的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成為校園最亮麗的風景;浙江省臺州市大陳島大陳實驗學校開發(fā)了學墾荒體驗課,安排學生每周1至2個課時投身勞動,種植、施肥、澆水,一件件農(nóng)家活成了每個學生的必修課;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(qū)鋼城第二小學開展“霧里看霾”監(jiān)測活動,學生們手持激光粉塵儀,定時定點監(jiān)測記錄學校室內外PM2.5、PM10數(shù)據(jù),觀測粉塵數(shù)值變化走向,樹立環(huán)境保護的意識……如今,像這樣形式新穎的德育教育課程,在全國各地不勝枚舉。
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“拔節(jié)孕穗期”,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。怎樣把下一代教育好、培養(yǎng)好?從學校抓起、從娃娃抓起,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、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。目前,各地各校積極行動,統(tǒng)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,推動思政建設內涵式發(fā)展,將德育浸潤在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、延伸到教書育人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努力為學生成長打好底色。
完善體系
各學段分工明確又相互銜接
前不久,一場名為“憲法與美好生活”的大中小學政治課程一體化建設探索交流會在上海舉行。大學、高中、初中和小學的政治課教師,分別聚焦教學、立足講臺、切磋技藝。
上海久隆模范中學老師張世敏,以“校門口的馬路”為起點,引導學生認識“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,不得損害國家的、社會的、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”;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葉慧娟則通過提出“我們的權利從哪里來”,引入對權利正當性的辯論……一堂堂教學公開課令人印象深刻?!安煌挲g段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應是不同的,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。目前上海進行的大中小幼德育一體化工作,就是要讓各學段在德育上各有分工又相互銜接?!鄙虾J袟钇指呒壷袑W名譽校長于漪表示。
中小學推進德育一體化建設,頭緒紛繁復雜,從哪里下手最好?“突破口就在完善德育制度體系,提綱挈領做好頂層設計?!苯逃炕A教育司負責人表示。
2017年,教育部印發(fā)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》,中小學德育工作有了新抓手。在此基礎上,各地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穩(wěn)步推進:北京研究制定《北京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維度四學段目標體系》,按照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(guī)律,在4個學段,從3個維度分別提出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;山東組織專家和學科骨干教師,編制完成了囊括小學、初中、高中17個學科,包括德育課程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課程、實踐活動德育、學科德育四大類的《山東省中小學生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》;浙江省組織編寫《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指導意見》和29門學科的《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導綱要》。
編好教材
發(fā)揮出課程德育的最大效益
2017年秋季開學,全國所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起始年級的孩子,都拿到了“語文”“歷史”“道德與法治”3個科目的教育部統(tǒng)編教材。翻開語文課本, “天、地、人、你、我、他”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等幾個大字印在正中,字的上面沒有拼音。而以往先學的拼音,被挪到了后面。為什么這樣安排?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解釋:“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對漢字的原初感覺,明確拼音只是學漢字的輔助工具。”
教材中的每處調整,都有講究:新編歷史教材注重史論結合,既促進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,增強愛國主義情感,又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唯物史觀;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更關注知行合一,考慮德育的實效性,在教材中對教師有一個新的定位,即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的設計、組織、參與、引導者。
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三科統(tǒng)編教材堅持德育為先、以德塑魂,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,全面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努力把好教材與課程的政治關、思想關和質量關,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。
編好教材,方能為教學提供遵循。2017—2018年,教育部在東中西部14個省份回訪調研,了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情況,92%的教師對教材表示滿意、82%的學生喜歡新教材。按照計劃,到2019年時,“部編本”教材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,結束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材實行了30年的“一綱多本”政策。此外,高中各學科教材編寫修訂工作也已啟動。
在統(tǒng)編教材基礎上,各地各校也依據(jù)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,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,發(fā)揮出課程德育的最大效益。比如,山西開展“學科滲透德育精品課程”展示活動,將優(yōu)秀的德育課程作為樣本進行推廣;湖北利用紅色資源優(yōu)勢,開發(fā)紅色精品課程,構建起“國家+地方+校本”的立體課程結構等。
創(chuàng)新方式
豐富和拓展校內外教育載體
“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學生學習生活,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,就要進一步拓展教育載體、豐富育人手段、創(chuàng)新方式方法?!敝行W教師們一致認為。
去年5月,一場名為“崇尚英雄精忠報國”的主題班會活動在全國中小學展開。學生們誦讀英雄的革命家書,收集自己家族中不同年代的家書、老物件,崇尚英雄、精忠報國的濃厚氛圍在校園里形成。此外,“少年傳承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”“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”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,“最美孝心少年”等電視節(jié)目,也吸引著全國中小學生的目光。
同時,校外教育空間不斷拓展。目前全國共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582個、營地40個,基本形成了以營地為樞紐、以基地為站點的研學實踐教育資源體系,涵蓋各類農(nóng)業(yè)基地、科研院所、知名企業(yè)、重大工程基地等,為各地結合研學旅行、團日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勞動實踐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
當代青少年有自己的獨特氣質,不斷創(chuàng)新德育方式,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近年來,一些中小學德育工作優(yōu)秀案例和典型經(jīng)驗脫穎而出: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開展“悅行志愿”行動,倡導人人參加一個志愿服務崗位、掌握一項志愿服務技能,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、奉獻社會的行動中感悟志愿精神;杭州學軍中學開展新生“學軍第一課”,通過徒步拉練、技能訓練、愛國主義講座等形式,成為學生塑形鑄魂的成長洗禮;江西省婺源縣詹天佑小學以行促知,利用當?shù)貧v史遺跡、紅色教育基地等,開展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活動……
各種舉措取得良好效果。2018年發(fā)布的首份《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(jiān)測報告》顯示,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生價值取向積極,國家認同感高,主流愛黨愛國愛人民,具有良好的行為規(guī)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