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太原新聞網(wǎng)(太原日報報業(yè)集團) >> 今日聚焦

時代之門 未來可期:太原通達橋展示龍城新魅力

來源:太原晚報 作者:霍錚 李靜 2019年08月26日 07:39

  近日,記者一行驅(qū)車沿濱河東路南行。車窗外,一座座跨汾河橋梁一閃而過。遠處,白色的曲線形拱門奪人眼球,宛然一塊美玉端然矗立。橋塔流線優(yōu)美,清一色的整體白色漸行漸近,有大氣磅礴的現(xiàn)代橋型之美,恰到好處地詮釋出“時代之門”的主塔之意。停下車,記者一行走上橋,主塔一點點變大,像靠近一位久違的朋友,其巍然浩然之氣,令人油然而生傾慕之情。行至橋中間,駐足主塔下仰望,其龐然岸然之狀,令人肅然起敬,渾渾然不覺時間在走……

  “你們看,這個角度好,快來拍照啊?!比鍌€嘰嘰喳喳的少女喚醒沉醉其中的我們。有著“網(wǎng)紅橋”之稱的通達橋,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前來參觀留影的市民。透過這“時代之門”,我們深切感受著通達橋的大美、清新,以及濃濃的獲得感。

  大美之門全橋“漂浮”網(wǎng)紅地標

  在橋中間,我們靠近順直的欄桿扶手俯視,發(fā)現(xiàn)通達橋的奇特之處:整個橋面在主塔部位沒有做橫梁支撐,主塔和梁沒有任何聯(lián)接,只在橋的兩端橋墩處有個支座?!斑@是全省首座自錨式懸索橋,采用了全漂浮體系,是橋梁中很獨特的一種。”市市政建設開發(fā)中心工程科科長吳衛(wèi)平解釋道。

  普通的橋,中間必須有梁。但懸索橋,主塔和梁沒有聯(lián)接,它所有的力,均靠上面的主纜拉拽。“沒有支撐力,只靠拉力。”吳衛(wèi)平介紹,懸索橋有“懸掛的橋梁”之意,又名吊橋,是以承受拉力的主纜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。主纜一般接近拋物線,從主纜垂下許多吊桿或鋼絲,將橋面吊住。

  通達橋共有兩根主纜,每根主纜由37股平行鋼絲組成,每股由127根鋼絲組成,兩根主纜共計由9398根平行鋼絲組成,總長度約4000公里。吳衛(wèi)平打了個比方,“就相當于從哈爾濱到烏魯木齊的距離,及赤道長度的十分之一?!比珮蛩械闹亓慷伎恐骼|承擔,通過33組吊索將全橋總共12000噸的重量傳遞到主纜,形成懸索體系。設計通達橋之前,我市跨汾河橋梁多為拱橋和斜拉橋,尚無懸索橋這種橋型。因為此橋位居城南,在設計時要充分展現(xiàn)活潑、有力、雄偉的橋梁風格,所以該橋規(guī)劃為獨塔自錨式懸索橋。

  在大橋兩端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橋面鑲嵌有鋸齒嵌合狀的物件?!斑@是伸縮縫,用于調(diào)節(jié)由車輛荷載和橋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結構之間的位移和聯(lián)結,能伸縮二三十厘米。如果有相當重量的重載車經(jīng)過,橋會晃動,整座橋和橋上的人都會有感覺?!敝薪灰还旨瘓F三公司通達橋項目副經(jīng)理孫智勇介紹說。看到我們驚訝與疑惑的神情,他笑著解釋,“當然,這是絕對安全的,所有橋梁都有晃動,只是由于懸索橋的特性所在,感覺更強烈些?!?/p>

  此前,在我市已有跨汾河橋梁中,攝樂橋的高度最高,其主塔高113米。而現(xiàn)在的通達橋,主塔以123.471米的高度超越了攝樂橋,成為目前太原跨汾河橋梁第一高。網(wǎng)紅地標名副其實。

  夜晚的通達橋更加嫵媚動人。在燈光的烘托下,主塔呈現(xiàn)出橙紅、青藍、亮黃、紫紅等千余種無極變光,遠遠看去,好似夜幕中點綴著一塊美玉。主橋側面和橋塔側面設置的流水燈,更使橋梁動感活潑。

  生態(tài)之門告別臟亂擁抱清新

  “這里生機勃勃,滿眼都是美景,讓人心曠神怡?!泵刻戾憻挼臅r候,家住附近的高小麗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立起造型優(yōu)美的“時代之門”,看著通達橋在藍天碧水間的倩影,覺得真是美的享受。

  汾河作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,由北向南貫穿太原,使太原擁有在中國各大內(nèi)陸城市中少有的“一水中分”的別樣格局。18座形態(tài)各異的跨汾河大橋,成為這座古城的別致景觀。但城市南端的小店汾河橋年久失修,土方大車時常帶著黃土呼嘯而過,兩側的部分地磚不見了蹤影,橋面的一些鋼筋也像故意搗亂般探出了頭……長久以來,小店汾河橋成為18個“兄弟姐妹”中最為滄桑的一個。

  “老橋不堪重負,橋面坑洼不平,塵土飛揚?!薄皹蛎嫫婆f,護欄生銹?!薄伴_車去一趟城北可真不容易啊,不光橋面有大坑,而且附近有項目在施工,行車時可得集中注意力,經(jīng)常要猛打一把方向盤。車道狹窄,一堵就是半天,車輛刮蹭更是常事……”附近居民回憶起當年的情形,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。1994年修建的小店汾河橋即通達橋的前身,是晉源區(qū)通往小店區(qū)的唯一橋梁。橋梁結構簡單,橋面最高處距河床高約10米,隨著城市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它與周圍的環(huán)境已不相匹配,無法滿足城市發(fā)展需要。

  如今,這里交通便利、風景優(yōu)美,成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。通達橋匝道綠意盎然。南北匝道圈內(nèi)已做了約11萬平方米的綠化,匝道圈外南北500米范圍內(nèi),和濱河東路南延工程、汾河治理三期工程一起,總計做了約12萬平方米的綠化,還建設了小游園等,其余區(qū)域在持續(xù)綠化中。每天,都有專門人員修剪、澆水,這里已成為新的風景線。

  通達橋東西兩側共計由20條匝道組成,與濱河東路南延、濱河西路實現(xiàn)全互通立交,恰似舞動的“飄帶”,進一步完善了南部快速路網(wǎng)格局,拓展了城市發(fā)展空間,使汾河兩岸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活力進一步迸發(fā)。

  和諧之門魅力無窮美至心坎

  “這橋,建得快!”小店高速口附近的歡樂林棲小區(qū)居民、79歲的李建章經(jīng)常騎自行車轉(zhuǎn)悠,說起通達橋,他如數(shù)家珍,“去年4月拆了舊橋,8月吊裝塔座,10月主塔合龍,今年3月鋪瀝青,6月就通車嘍。看看,這么高難度的橋,還建得這么快!聽說這懸索橋一般要建兩三年,咱這橋的建設速度可是創(chuàng)紀錄了!”

  將近中午,64歲的退休教師李并華和幾位同窗驅(qū)車來到通達橋,興奮之情溢于言表,“我們是專程來看‘網(wǎng)紅橋’的!首座懸索橋,又是個頭最高,必須來看看,漂亮漂亮!”

  沒過幾分鐘,附近又停下一輛車,來的是一對夫婦,榆次人,“是挺別致的!我一直關注它,據(jù)說這主塔不僅高,重量還大,用了7000多噸鋼!這么大的體量,外觀卻看起來挺纖細,輕巧美觀,說是漸變設計的功勞,還真夠神奇的!”

  采訪半日,通達橋上不斷有前來參觀的群眾,學生、騎行愛好者,不一而足。

  “太開心了!”住在周邊的居民最興奮,“以前我們這一帶屬于城鄉(xiāng)接合部,給人的印象就是村子、鎮(zhèn)子的,不太招人待見。如今建成這么‘高大上’的一座橋,出行方便,環(huán)境又好,我們這塊兒的‘身價’大漲,好生活哦……”

  自6月初通達橋通車起,眾多市民不斷前來登橋“打卡”,一睹大橋風采,日均200多人。不少人還帶來拍攝道具,定格有意義的瞬間,有自己留念的,有拍婚紗照的,還有抖音直播的,航拍的……也有人把漂亮的通達橋做成快閃視頻,“通車前幾天,很多人慕名而來,周邊停滿了車,每天約有500多人?!睂O智勇說。

  橋的起伏姿態(tài)如同音符,歌頌著城市的美;橋連接著家,也連通著城市繁華。通達橋以全新的靚麗姿態(tài),展示著太原的新魅力,透過這“時代之門”,未來可期……

(責編:田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