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“發(fā)完語音會自己點開再聽一遍?!?/p>
——“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場就會很難過?!?/p>
——“怕沒人回應不敢在群里說話?!?/p>
——“自認為存在感薄弱?!?/p>
網友的這些描述,你中了幾條?這些被作為“社交形象焦慮”的具體表現(xiàn)在網上廣為流傳。此言一出,眾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躺槍,認為自己是“重度患者”的也大有人在。對此,中國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精神醫(yī)學科副主任醫(yī)師吳楓博士,針對朋友圈焦慮的種種現(xiàn)象給予了一一解讀。
現(xiàn)象一:每次在朋友圈里發(fā)了圖片或者消息,就要捧著手機不停地刷新,看看有沒有人留言或點贊。
專家解析:對朋友圈的互動特別關注的人,往往希望自己在別人心里是重要的,希望能夠獲得眾人的關注。其實這是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,但過分關注手機中的互動,可能代表著此人在現(xiàn)實中得到的關注不夠。
社交軟件這么火爆,說明人們內心渴望交流、渴望受關注等情感需求沒有獲得充分滿足。
建議不要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用在“低頭”中,也要抬起頭來,增加與身邊家人、朋友的正常溝通,切實地增進情感,以滿足內心需求。
現(xiàn)象二:“清清吧,不用回。復制消息并群發(fā),誰的發(fā)送失敗了,就是把你拉黑了,你再把這些人清理掉就OK啦?!?/p>
專家解析:面對“清理通訊錄”的群發(fā)消息,發(fā)送者和接收者的心理都值得關注。發(fā)送者往往很在意人際關系,對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視,擔心自己是否被別人刪除。這實際上已經屬于一種焦慮了。因為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,有個別人不關注你,并不想隨時都聯(lián)系到你,這很正常。如果要求你關注的所有人都必須向你回以同樣的關注,在某種程度上說,是一種不合理的要求。
而對接收者來說,一些人會選擇忽視這類消息,并且自己的心情不會因“被測試”或“被刪除”等因素而改變。這類人的處理方式比較合理,不會對人際關系有過高要求。另一類人則選擇繼續(xù)傳遞,但事實上這傳遞的是一種負能量,將自己的焦慮傳給了別人。發(fā)送此類消息或被它們影響心情,都是沒有必要的。
現(xiàn)象三:每次發(fā)出去的語音消息,都忍不住要重聽一次,甚至重聽好幾遍。
專家解析:大部分人是否重聽語音消息,往往與說話的對象有關。對于比較重視的人,或者所說的內容比較重要時,會重聽消息,確認內容正確與否、自己說得好不好,這是比較正常的情況。
如果每一條都重聽,則說明存在輕微的焦慮,有不安全感,在人際關系中很害怕自己出錯或表現(xiàn)不佳,比較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。同時,聽自己的聲音可能還有一種自我心靈對話的效果,類似于自言自語,能夠起到一定的增強安全感、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。這類人可以適當增強自信,建議對外在評價不要過于敏感。
現(xiàn)象四:朋友圈里常見“曬一族”,有曬娃的、曬吃的、曬恩愛的、曬旅游的……
專家解析:曬,本身是一種分享。在朋友圈里,人們覺得能看到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,愿意把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。朋友圈里曬的大多數(shù)照片,比如孩子、美食、美景等,都是正常地傳遞一種愉悅感,與炫耀性的曬是兩回事,無需過度解讀。
對于看照片的人來說,對照片的評價往往帶有一種心理投射,比如沒有孩子的人一看到曬孩子就覺得嫉妒、悲傷,可能是自己內心有所缺失導致的,與曬的人無關。
不過,朋友圈既然是一個社交圈子,身處其中的人就應該把握正常的社交禮儀,多考慮他人的感受,“曬”者一定要適度,看者也要保持心態(tài)平和,用美好的眼光關注他人,這樣,才能避免心理失衡產生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