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廣場即將迎來整體改造,陪伴了太原人近70年的城市地標,再一次被全市人民的目光聚焦。
五一廣場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,改造中將會融入哪些元素,太原人希望的五一廣場是什么樣子……現(xiàn)在,為大家一一揭秘!
市民打卡
5月28日,記者再一次來到五一廣場,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,她愈發(fā)顯得美麗動人,隨手一拍,無濾鏡、無修圖,自帶HDR高清效果,引得很多市民前來拍照打卡。
雕塑噴泉前,自拍桿、手機、相機,凹造型、擺pose,市民三三兩兩拍得不亦樂乎。
知道五一廣場要改造的消息,市民曹大爺特地從河西趕來,想最后一次記錄下五一廣場的風采。曹大爺雖然祖籍東北,但1956年便來到太原生活了,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太原。他說:“小時候就經(jīng)常來這里玩,所以對五一廣場有很深的感情。特別期待五一廣場的建成,可以看看首義門的樣子。讓古老的太原在這里重現(xiàn),將是對太原文化很好的展示。”
市民張阿姨是和她的兩個好姐妹一起來的,還帶了老伴給她們三個拍照。家住橋東街,五一廣場于她而言,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回憶起70年代的五一廣場,張阿姨說:“現(xiàn)在的老鼠街,當時是太原最早的地下商場,小時候特別喜歡在這里逛街。”
歷史沿革
關于五一廣場有記載的歷史,最早可追溯到明代。
省城著名歷史學家、太原史志專家王繼祖介紹,宋代建太原城時期,這里屬于城外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,朱元璋在這里,為他的三兒子朱棡建造了晉王府,并將太原城由原來的10華里擴大至24華里,原來的四座城門變成八座城門,其中的承恩門(當時叫太平門),便正對著晉王府的大門。
1911年10月凌晨,山西新軍起義,從狄村軍營出發(fā),由承恩門進入太原城,攻入山西巡撫衙門。太原是全國第五個響應辛亥革命的城市。至此,山西的辛亥義舉,在太原勝利結束。這一結束,不僅是山西清王朝機構的結束,更是2000年封建帝制在山西大地上的結束。王繼祖說:“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分節(jié)點?!?/p>
為紀念太原首義,承恩門改名為首義門。
未來地標
現(xiàn)在的五一廣場,建于195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(jié)前,1987年和1995年先后經(jīng)過兩次改建,一直都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
5月22日,太原市規(guī)劃和自然資源局網(wǎng)公示《五一廣場改造設計方案》。
本次改造規(guī)劃方案結合五一廣場歷史性、文化性、紀念性等特征,在廣場中軸線位置上設置首義門、國旗、雕塑三大主題元素,以“千年城道”理念拉通南北廣場。
王繼祖表示,此次能復建首義門是完成了太原人民的夙愿。他說:“早在上世紀80年代,就有很多人建議復建首義門。2007年,改造計劃圖還曾在太原市規(guī)劃大廳做過展示。”
習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,要堅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氣、治城一體推進,持續(xù)用力,再現(xiàn)“錦繡太原城”的盛景。
歷史記載,“錦繡太原城”曾有八座城門、12座大城樓、90多座小城樓,是明期全國最大的城。
五一廣場是太原市重要的地標和窗口,改造是大勢所趨,復建首義門擁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