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節(jié)選自《晉劇坤伶須生開宗泰斗丁果仙》之《品評》卷,由北岳文藝出版社授權發(fā)布
排戲與育人
50年代中期,是其受鼓舞教育之大好年月,1956年光榮地參加了全國政治協(xié)商會議,經(jīng)周總理引見和偉大領袖毛主席握手,緊握毛主席的手,嘴里在喊毛主席萬歲!主席問她是什么行當?她以手示意為唱須生者,并說:“毛主席健康長壽,是我們的幸福?!边@是她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刻。之后她帶團至首都演出,敬愛的周總理又一次看了她演出《打金枝》,謝幕后總理上臺接見全體演職員,當總理問到劇團的演出收入與演職員生活時,她答曰:“我團為民營公助,收入可以,生活很好,總理放心。”此時昆劇《十五貫》之劇團,亦在首都演出,周總理在紫光閣召開《十五貫》座談會,特邀果仙參加會議,聽了兄弟劇團諸名家之介紹,并聽過總理講話,對自己啟發(fā)教育很大。心想舊社會擔驚受怕,遭受過多少苦難,而今在黨的領導下,一切都好,深感黨的溫暖,決心搞好戲曲藝術,以報黨恩。此時她身體健康,精神矍鑠,英雄有用武之地,能在戲曲事業(yè)上多做貢獻,何樂而不為。
是年她率領劇團,為配合紀念古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之活動,排演了《謝瑤環(huán)》,并為參加省三屆會演,排出新編歷史劇《柳蔭記》,她飾演之祝公遠,在唱腔與人物造型上,進行過認真的探討。過去她扮演過若干古代人物,從未研究其封建思想意識,而祝公遠在女兒婚姻問題上,既要求門當戶對,又強調(diào)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認為是天經(jīng)地義,神圣不可侵犯。任憑女兒如何申訴,如何反對,他卻一意孤行,任何人拗之不過。在此戲中充分表現(xiàn)了祝公遠其人的封建思想和固執(zhí),塑造成為封建禮教之代表者,不惜葬送親生女兒,致成終生遺憾。此亦為其平生唯一表現(xiàn)封建禮教之人物形象。
此時她除在本團進行排練演出外,把全部心血投放在戲校學生身上,她平生無兒無女,以戲校學生為自己之精神寄托,非此即彼,馬不停蹄。到戲校集體課堂給同學上課,講解劇情與唱做念打要領,或進行個別輔導,一招一式具體指點,雖無高深之理論可講,卻有實踐經(jīng)驗可談,一講到戲,她侃侃而言,言中施教,久之,學生對她已非師生關系,視若慈母,隨意請教。她誨人不倦,視學生如掌上明珠,講多少話不覺口渴,示范多少次動作,毫無疲累之感。她將無限愛心奉獻于戲校學生。在戲校有位學生叫李守藝,學唱須生,日間在校上課,課余即至老丁處求教,并幫校長家做勞務活,此同學天賦聰明,形象宜人,丁甚愛之,親自傳授過若干戲,上演后得到觀眾好評。老丁對其信心十足,視之為己之接班人,不僅以藝相傳,且衣之食之。不意此生至二十多歲時,竟精神失常,漸成不治之癥,與世永別,老丁放聲慟哭曰:“天喪歟!天喪歟!”若干時日,寢食俱廢,時焉命焉,能如之何。過一時期后,情緒漸轉(zhuǎn),積極工作如初,戲仍得排,后繼人才,仍需努力培植,為事業(yè)之發(fā)展而努力奮斗。
除戲校學生外,老丁之傳藝,來者不拒,成名演員登門求教者,她邊念鑼鼓經(jīng),邊示范動作,一招一式,一點一滴,傳藝不惜三次五次,念戲示范,有求必應,有問必答,賢愚同等相待,到飯時即在家同桌就餐,天晚則在家就宿,名曰須生大王,實為慈母般對待學生,此即老丁之為人也。
在“大躍進”時期,曾提過“以現(xiàn)代戲為綱”之方針,全國戲曲劇團,均在為排演現(xiàn)代戲而努力。劇團自編自演《紅旗下的花朵》現(xiàn)代戲,內(nèi)容是寫中等學校之教學改革,她扮演一位老校長,患病而住院治療。該校教導主任,攜帶學生研制成功的半導體收音機,到醫(yī)院向校長匯報工作,言談中甚贊同學的聰明智慧,后生可畏,前途無限。她年老穩(wěn)健之素質(zhì),舉止笑貌,似有相當文化修養(yǎng),扮演之老校長惟妙惟肖。當然她數(shù)十年之戲劇藝術活動中,曾見過不少老成持重之中學教師,在學演若干傳統(tǒng)戲中,有古典文學中之語言,多次向老師請教。而在此現(xiàn)代戲中,都以某老師為模特,塑造出如此這般之人物形象。在50年代后期,她從《蝴蝶杯》之實踐演出中,提煉出《訓子》亦稱《打子》之折子戲,她飾演田云山,牛桂英飾演田夫人,郭鳳英扮演田玉川。其內(nèi)容是兒子在龜山闖禍,父親到公堂上頂案,恨其子不在家讀書,卻外出生事打架,此時一見其子歸來,當即訓斥責打,夫人在一旁拉架。此一小折戲,論唱腔僅僅是若干句介板,并無其他板式花腔,她怒氣沖沖,舉止動作與唱白運用,充分發(fā)揮了內(nèi)心情感,宛似民間老父打子之鏡頭。相比之下,《紅樓夢》電視劇中賈政為寶玉不認真讀書,亦有責打?qū)氂裰畱?,遠不如她以戲曲演唱的火爆精彩。這是從演出實踐中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而來,是丁果仙、牛桂英、郭鳳英三人在50年代到60年代合作演出的“打子”,可作為精彩折子戲演出,之后是否還有更精彩的折子戲演出,我就沒有見到了。
丁果仙同志一心撲在戲曲藝術上,勞而不怨,誨人不倦,思想覺悟較高,為黨的戲曲事業(yè)勤奮耕作,于1959年由張玉田等同志介紹,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在黨的戲曲事業(yè)上,邁開了更大的步伐。
為了后來人
山西省晉劇院成立之初,丁果仙任副院長,此時正值本省戲曲大打翻身仗,陸續(xù)調(diào)集優(yōu)秀青年演員集中培訓,認真排練,擬成立青年晉劇團。老丁把全部精力,投入培育青年演員之中。當時晉劇院租賃南文化宮排練演出,她在此設有辦公室,在排練《含嫣》《小宴》《殺宮》《算糧》與《賣畫劈門》《打金枝》等戲中,她對口掰字眼,唱腔韻味與手眼身法步等進行全面檢閱,具體進行指導,使來自本省四面八方之青年演員,去掉方言土語,念白得到統(tǒng)一。她檢查青年演員唱做念打中不夠規(guī)格之處,青年演員之每次演出,必親臨現(xiàn)場觀賞,看后即找本人去講,認真指點,直至深夜,不便回家,同學們即攙扶她到三樓辦公室休息。她教戲極其嚴肅認真,對唱腔動作,一絲不茍,不惜三番五次進行示范,十次八次讓他重來,直至精疲力竭,滿頭冒汗,經(jīng)若干示范指點后,仍不能盡如人意,恰有恨鐵不成鋼而發(fā)怒數(shù)訓之時,青年演員亦惱恨自己愚笨而發(fā)火;少頃則互相發(fā)笑,繼續(xù)排練,一次一次重來。從青年演員而論,每晚戲畢,老丁對某同學做指導,大家都圍在一起,聽其講解,當轉(zhuǎn)向另一同學時,隨之轉(zhuǎn)移,用心聽講,盡心理解記憶,她有相當大的凝聚力,走向哪邊,青年亦轉(zhuǎn)向哪邊,可謂“丁步亦步,丁趨亦趨”。夜深人靜,每晚即在辦公室休息。
丁果仙同志,由于缺乏子女,暮年孤獨感尤甚,特將任秀峰前妻之幼子任繼亮收養(yǎng)過來,以之為精神寄托。其主要方面,對學生之培養(yǎng)教育,亦若對子女之愛,盡心力而為之。1962年青年晉劇團業(yè)已成立,組織上任命其為省戲校校長,當時戲校之二班,已分開行當,她除給集體講授念白字眼、唱腔韻味外,以須生組為重點,傳授其拿手好戲《捉放曹》,此為戲曲劇目中之骨頭戲,二班學生郭振琪飾演陳宮,她一字一句地教,一招一式地示范,不厭其煩地傳授,不惜情面地糾正。郭振琪同學模仿性亦強,惟妙惟肖,在實習演出中,效果相當強烈,廣大觀眾一致認為是丁果仙之真?zhèn)鲗嵔?,當然在出神入化方面還有一定距離,該生念茲在茲,真可謂“強將手下無弱兵”,“名師出高徒”。她在戲校亦傳授過《賣畫劈門》,雖未實習演出,但其高足張清玉,后來亦為戲校八班按丁校長之戲路排出,曾參加全省戲校學生調(diào)演,榮獲二等獎;要與當時兄弟劇團所演之《賣畫劈門》相比,亦為上乘之作。據(jù)張清玉言:當時每禮拜日,須生組即去家探望校長,丁校長慈母式之愛護,讓孩子們吃點喝點,邊拉拉家常,談談生活。當告別返校時,她卻說:“不能白來,你將某某戲中之某唱段唱唱,你將某戲中之某過場做做?!笨春蠼o以指導糾正,才讓其返校。由是觀之,丁校長之對學生,可謂盡其心矣;二十年后之今天在訪問中,每談到丁校長之為人,弟子等極表懷念之情,崇拜之情,只惜其未能延年益壽,多來賜教。若待粉碎“四人幫”后,將其拿手好戲,全部傳授下來,不特本校弟子多受教育,即對晉劇藝術之發(fā)展,亦將不無小補。
1962年秋,省領導出面由省文化局承辦,隆重地舉辦過丁果仙舞臺生活四十年紀念活動,邀請本省晉劇活動地區(qū)之文化當局,丁果仙之親朋好友,省文藝界之各社會團體之學者名流,省各團校及丁果仙弟子等一千余人,濟濟一堂,除部分來賓致辭祝賀外,一致對丁果仙之表演藝術成就,贊頌備至。會中除組織丁派弟子致禮拜謝外,又收了數(shù)十名學生,尚待繼續(xù)培育。會期三天,除由丁果仙與其老搭檔演出過《走雪山》《詳狀》《太白醉寫》外,還組織其弟子演出過《蘆花》《八件衣》《賣畫劈門》《捉放曹》等丁氏成功之作。會中一致認為丁果仙表演藝術,在晉劇界已成為丁氏表演體系,在唱腔上除其天賦之嗓音條件外,她習用胸腔共鳴,口腔共鳴,以聲傳情,以字行腔,獨創(chuàng)一派,并在傳統(tǒng)程式上與內(nèi)心戲相結(jié)合,使劇中之人物形象逼真,活靈活現(xiàn)。后本省各報均發(fā)表了評論文章與新聞報道,《中國戲曲報》上亦載文評介丁果仙之表演藝術。
丁果仙致答詞中,說到她的體會:“臺下是我,臺上非我,我即角色,角色即我,我與角色融為一體,才能裝龍像龍,裝虎像虎。”此次紀念大會,使戲曲界開闊視野,增長知識,也使文藝界與廣大觀眾,領略到丁氏之表演藝術體系,她是戲曲界學習的榜樣,亦為文藝界共同學習之榜樣。丁果仙所患之肺氣腫病,由來已久,多年來帶病工作,悉心授徒,實為余熱生輝。1964年秋,本省舉辦現(xiàn)代戲會演,省晉劇院以《豐收之后》劇目參加會演,院領導仍欲請老丁參演劇中之一角,參加大會演出與廣大觀眾見面。但知其在戲校授徒工作,已力不能勝,劇中扮演主要角色,亦難盡如人意。劇中有一五保戶王奶奶,只上一場,唱詞亦少,未知其意如何?當即與之商談,她欣然應允。雖全部唱腔有人設計,但王奶奶之唱腔,由老丁自己按劇情設計。全劇在合成前,請其參加拉過一次,認為她設計之唱腔,起伏婉轉(zhuǎn),別具韻味,舉止動作,酷似民間之五保戶老太太,足見其生活基礎之深厚。演出后一上場觀眾即來碰頭彩,幾句唱腔,即獲多次彩聲,效果特佳。此為丁果仙之告別演出,也是丁氏唱腔藝術之最后音響資料。
1993年10月28日初稿
1994年9月20日改稿
(本文刊載于《晉劇坤伶須生開宗泰斗丁果仙》之《影行》卷第二章“品不夠的果子藝”;原載《藝苑熟人往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