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就像粘了糖稀的灶君嘴,總是說那些可愛、可親、可樂的事,即使是可笑的糗事,回想起來也很甜美。
上世紀(jì)70年代是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,掰著指頭盼過年。“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,吃幾天,瀝瀝拉拉二十三,過小年,祭灶官,糖瓜粘”。童謠隨寒風(fēng)飛到樹梢,小販賣糖瓜的聲音飛到孩子們眼前,甜甜的年味也就飄來了。
“糖瓜,賣糖瓜——”孩子們急匆匆地跑回家,拉著大人去買,好不容易買了點,卻只給吃一點,要等到祭了灶王爺才能吃。母親讓父親把糖瓜包好放籃子里,掛在窯洞外的高墻上,怕家里熱化了,也是怕我們偷吃。
七八歲,肚子里饞蟲一定很多。雖然知道糖瓜用來祭神,但按捺不住想吃的念頭。一天父母都去買年貨了,大我三歲的姐姐和我“小鬼當(dāng)家”,大凳子上架小凳子,我扶凳,姐姐偷糖瓜,她不敢多拿,拿上小半塊,我倆舔呀舔的。我懇求姐姐再拿一點點,于是我們又一次搬凳子、摞凳子、爬凳子、拿糖瓜,可沒等姐姐下來,母親就回來抓了現(xiàn)行,教訓(xùn)、笤帚疙瘩是少不了的。
山村里過小年之前,過年的氣氛已相當(dāng)濃,大人們忙碌著,小孩們也不閑,急切地看母親趕制新衣新鞋,東家看看,西家瞧瞧,打聽別人家過年諸事,一會兒蹦蹦跳跳跑回家報告,某家已殺雞宰羊,某家已點豆腐買糖,生怕自己家落后。
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,太原西山一帶的傳統(tǒng)講究要做年糕、吃年糕,意思也和吃糖瓜一樣,讓灶王吃上又甜又黏的年糕,上天說好話。
小年晚上送灶神相當(dāng)隆重。家家戶戶給灶王爺供奉糖瓜、糖果、年糕、三杯酒;再供奉些麥草、料豆、清水,為灶王爺上天所騎之馬準(zhǔn)備好食糧;還要燒些彩色紙錢,是送給灶王爺路上的盤纏。然后焚燒一年煙熏火燎的舊灶王爺像。父親叨叨喃喃,祈求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回宮降吉祥”。
小年一過,又一首童謠被我們唱得倍兒響亮:“二十三,祭罷灶,小孩拍手哈哈笑。再過五六天,大年就來到。穿新衣,戴新帽。滴滴點點兩聲炮。五子登科乒乓響,起火升得比天高?!焙⒆觽兣瓮^年的歡快心情一天勝似一天?!岸模孟聦ψ訉懴伦?;二十五,褲子爛了沒人補;二十六,提上籃子割豬肉;二十七,洗洗娃娃的小臭腳(太原方言讀節(jié));二十八,黃兒饃饃蒸下一圪塔;二十九,拎著壺壺打燒酒;三十日,爺爺神神貼打起;大年初一,穿上新衣,忙作揖。”民謠不知傳了多少代,承載著人們過年的念想和味道。 兒時的年味,在我掰著指頭時匆匆流走又回來,在我一幕一幕的回憶中,淡了濃了;在我淺笑低吟中,甜了醉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