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屆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石窟測繪專題研討會,12月14日在大同市云岡研究院舉辦,以紀念云岡石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周年。
研討會上,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國家遺產中心、敦煌研究院、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們,圍繞“云岡石窟的數(shù)字化工作”“石窟遺址的多視角三維重建”“數(shù)字化影響下的石窟測繪和保護”等主題展開研討。
2001年12月14日,云岡石窟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由此,云岡石窟成為中國第28處世界遺產。世界遺產委員會在評估報告中指出:云岡石窟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,有254個洞窟和5.1萬余尊雕像,代表了公元5世紀和6世紀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杰出成就。由曇曜主持開鑿的曇曜五窟,造像組合形式一致,布局設計嚴謹統(tǒng)一,成為中國石窟佛教藝術史上第一次造像高峰時期產生的經典巨作。
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20年,云岡石窟的文物保護、學術研究、科學管理、考古發(fā)掘取得了豐碩成果,面貌煥然一新。2021年,云岡研究院正式成立,并在山西大學、太原理工大學、大同大學分別設立了云岡學研究機構和專業(yè)方向。云岡研究院建成省級石窟寺文物保護科研基地,同時建立“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院士科技創(chuàng)新中心”,被授予“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”。云岡這座有1500多年滄桑歲月的石窟,在保護、傳承與創(chuàng)新中煥發(fā)出勃勃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