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原后的鐘樓街郵局。記者 賈鵬 米國偉 攝
天漸漸有了涼意,但太原人對鐘樓街的期待和渴盼卻是一天熱過一天。
周日,鐘樓街西入口的圍擋還在。從北邊食品街和南邊柴市巷走出的游人,多會停下腳步,由圍擋大門處側身向鐘樓街里望去:呀,第一個是大寧堂,真是老藥鋪的模樣哎???,挨著它的是大中市場,拱形的門頭真好看啊。第三家這小樓真“洋氣”,還沒掛起牌子,以前是哪個店?
“按位置來說應該是郵局,但樣子完全不一樣了?!贝鹪挼娜?,應該是個老太原,因為他說對了。
這“洋氣”的小樓,正是鐘樓街郵局的“變身”,人們熟悉的大理石墻面,現在已復原成青磚雕花圓弧窗,以這樣的建筑樣貌,將“百年郵局”的老故事傳遞給后來的人。
百年郵局竟然是它
鐘樓街郵局太平常了。人們的印象中,不大的門臉上方突出的一條“郵政綠”,上面幾個黃色的大字:“中國郵政”“中國郵政儲蓄銀行”。當鐘樓街提質改造方案中梳理老建筑的名單公布時,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,其中的“百年郵局”,藏著的竟然是鐘樓街郵局的過往。
這是一段必須去搜索的關于山西郵政的過往。
各方史料顯示,清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,首設太原郵政局,為太原近現代郵政的開端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太原郵政總局改稱山西郵務管理局,民國二十四年(1935年)又改稱山西郵政管理局。民國二十六年(1937年)日軍侵占山西后,山西郵政管理局撤銷,另設立了日偽控制的偽山西郵政管理局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恢復山西郵政管理局。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,山西郵政管理局改組為太原一等郵局。同年4月,太原解放,郵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管會接管。本次鐘樓街提質改造前,這里是太原市郵政局鐘樓街郵政支局,也就是俗稱的鐘樓街郵局。
相較于明清建筑,“百年郵局”是太原有記載的最早一批民國建筑,其風格屬于折衷式建筑。光緒年間,西風東漸,受西洋建筑的影響,“百年郵局”外觀模仿西方建筑史上多種建筑元素,自由組合,不講求固定的古典西方建筑模式,本土文化元素較鐘樓街其他中后期民國建筑較少,追求比例均衡,注重純形式美,造型獨特,莊重大氣。
在此次鐘樓街老建筑的更新施工方案中,“百年郵局”的改造工程并不復雜,僅為拆除廣告及非本體結構,復原上世紀初的建筑立面風格。
開街那天 郵局開張
“作為一個特定時代的標記,‘百年郵局’既是鐘樓街近代建筑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,也是太原近現代文化中折衷包容思潮的開始。”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方案中心副所長張文進介紹,“百年郵局”的設計語言,表達出的是一種“中體西用”的折衷主義思想,當時國門剛剛打開,太原人開始對新的人文主義進行探索,在建筑上也體現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包容。”
本次建筑更新,是在原有鐘樓街郵局主體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。之前本體建筑在平面與體型構圖上均為現代形式,屋面樓板均為混凝土結構。更新改造時,將其結構進行加固,外墻面拆除,恢復上世紀初的建筑形態(tài)。在建筑材料選用上也因地制宜,以本地青磚和磚雕來實現其折衷主義風格。
復原完成的“百年郵局”,建筑的紋飾以歐式紋飾為主,體現早期鐘樓街民國建筑特點。南面二層為建筑主立面,上下兩層為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時期的改良壁柱,各層腰線部分厚重,檐口部分有精細雕刻裝飾構件,頂部為圓形鏤空山花頂,整體氣勢莊重壯觀。
在使用功能上,未來的“百年郵局”建筑依舊是太原人熟悉的鐘樓街郵局,信函郵遞、報刊發(fā)行……那些熟悉的場景仍將一一重現。郵局二層局部將做一個陳列,對外展示“百年郵局”的前世今生。市郵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,鐘樓街正式開街的那一天,也就是鐘樓街郵局以“百年郵局”新樣貌重張的那一天。
面對這樣的“百年郵局”,許多人都會重溫將一封手寫信投進綠色信筒的溫暖記憶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