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太原新聞網 >> 特別關注

二市場巷晉韻悠長

來源:太原日報 作者:陳劍 2021年09月10日 09:05

改建中的二市場巷。賈鵬 米國偉攝

  9月8日,從高大的鐘樓背后穿過鐘樓街,正對面的二市場巷建設工地一派繁忙。工人正像畫師一樣,為地磚細細勾縫。兩側建筑內部裝修正酣。這條曾閱盡繁華無數的老巷,即將迎來新生。

  濃濃煙火氣

  二市場巷全長百余米、寬約六七米。本身沒有太多故事,周邊倒是鼎鼎大名。與二市場巷北口交叉的醬園巷,老輩人講,早前這里的一家店鋪制作、銷售的醬菜非常爽口,常有市民慕名遠道而來。因客人多,賣醬菜的店鋪陸續(xù)增加,同類商戶越來越多,各家不以打價格戰(zhàn)來搶奪客人,而是你追我趕,不斷提升品質,用手藝和口味攬客,這條巷子的醬味兒愈發(fā)濃郁,久而久之,醬園巷正式定名。通過良性競爭擴大市場,避免了兩敗俱傷,實現了共贏。由此可見,山西商人對“市場”早已有了深刻認識。

  上世紀早期,鐘樓街繼續(xù)著千年繁盛,西邊的開化市市場被稱作“第一市場”,東邊的被稱作“第二市場”。因位于第二市場西側,市民進出市場大多經過這里,路人甲、路人乙、路人丙等越來越多的人把這里叫二市場巷,巷子的名字也就約定俗成下來。1959年,政府投資將第二市場改建為綜合性副食品市場,營業(yè)面積擴大到4000平方米,經營著300多個品種,每天接待顧客5萬人次,節(jié)假日達10萬人次。許多老人回憶,因購物方便和服務態(tài)度好,“二市場”總是熙熙攘攘,熱鬧得像趕廟會。面對柜臺前永遠排著的長隊,許多售貨員練就了一手絕活,賣糖果的講究“一抓準”,顧客要多少糖果,一把正好抓夠分量,誤差不會超過一塊;賣肉的講究“一刀準”,顧客要幾斤幾兩,一刀下去八九不離十,都不用動第二刀。

  悠悠梆子腔

  二市場巷與醬園巷交叉口西北角,有一處主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——泰山廟。2009年9月,被確定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泰山廟創(chuàng)建準確年代無從考證,原址在路東,坐北朝南,上世紀初拆除,上世紀中葉又于路西重建。重建的泰山廟坐西朝東,四合院建筑,有殿宇26間,占地面積395平方米,正殿分上下兩層,面闊均為5間硬山頂樓閣建筑。泰山廟來源與歷代帝王尊崇泰山有關。泰山廟又名“東岳廟”,因泰山有東岳之稱得名。民間歷來有禮敬東岳大帝之風,祈求保國安民、太平長壽。

  目前,泰山廟是柳巷街辦的辦公場所。街辦負責人介紹,結合鐘樓街片區(qū)改造,迎澤區(qū)正為街辦另找辦公場所,方便市民游覽欣賞泰山廟。

  鐘樓街一直有著濃濃的文化味道。早年間,在大中市等地都有劇院。二市場巷東北方向、泰山廟對面、醬園巷北側,也有一處小劇院??上У氖?,這座小劇院在新中國成立前已被拆除。

  當時,劇院除了上演晉劇外,還有京劇等其他劇種演出。泰山廟對面的這座小劇院,只有名家才可以登臺。晉劇大師丁果仙還是學徒時,跟著師父在這里演出。老輩人講,每當演出告一段落時,徒弟們就拿著打賞器具,在觀眾席中穿梭往來。后來,丁果仙出師,與票友臨街和唱,不穿戲裝行頭,只在一把二胡伴奏下清唱。而到小劇院表演時卻穿起戲裝、登上高靴,正兒八經一招一式唱起來。小劇院舞臺雖小,卻是丁果仙的福地,伴著晉劇音樂響起,一出出經典戲在這里唱紅。

  到鐘樓街逛街、購物、吃飯、聽戲,已是舊時光的標配。太原人的儒雅,自古就有。

  這次鐘樓街片區(qū)改造,二市場巷兩側依次新建了二層傳統建筑。巷口東西兩側建筑門楣上分別鐫刻著“載陽凝瑞”“蘊福潛祥”,大氣厚重,十分美好。對于這塊地處中心城區(qū)的黃金寶地,下一步會以何種業(yè)態(tài)出現尚可期待。但無論如何,迎來新生的二市場巷,必定會在“市場”二字上做足文章。

(責編:范婉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