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太原新聞網(wǎng) >> 健康頻道

健康科普|三伏天的飲食養(yǎng)生建議

來源:科普中國 2023年07月11日 09:48

  俗話說,最熱不過三伏天。“三伏天”是一年中氣溫最高,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,人們常說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時。今天,我們就跟大家聊聊三伏天的飲食養(yǎng)生。

  1.多吃苦味食品

  中醫(yī)認為,苦味入心,苦味蔬菜能清心去火。夏季多吃蓮子心、苦瓜、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養(yǎng)心。另外,心主血脈,心主神志,紅色入心,還應將紅色食品如紅豆、西瓜、西紅柿等食物列入夏季食譜,能起到養(yǎng)心調(diào)神的作用??傊?,夏季飲食的總體原則是少油膩、少辛辣、清淡飲食。

  2.“伏羊一碗湯,不用開藥方”

  所謂“伏羊”,即入伏以后的羊肉。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。入伏喝羊肉湯是以食為療的一大創(chuàng)舉。羊經(jīng)過冬春兩季的滋養(yǎng),膘肥肉嫩,其肉燉出的湯味醇、膻味小。夏日濕熱,人們食欲減退,在此時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湯,可使人胃口大開,增強食欲。食后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,渾身毛孔通透,五臟六腑的濕熱、寒氣、毒素隨著汗液排出體外,身體內(nèi)的“垃圾”能得到很好的清除。三伏是陽氣最旺的時候,外面的陽氣也在進入身體,使經(jīng)脈暢通,體內(nèi)各系統(tǒng)能良好循環(huán),身體就會健康。羊肉本身就有滋補作用,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補品補虛健體,能提高人在高溫天氣下的抗病能力。

  3.“頭伏餃子二伏面”

  “頭伏餃子二伏面,三伏烙餅攤雞蛋”,這種民間傳統(tǒng)的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,排出體內(nèi)的各種毒素。伏日人們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謂之“苦夏”,而餃子在傳統(tǒng)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。伏日吃面的習俗至少在三國時期就已經(jīng)開始了。東晉史家孫盛撰《魏氏春秋》說:“伏日食湯餅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?!边@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。

  4.三伏天祛濕健脾食療方

  (1)扁豆薏米瘦肉湯

  材料及制作:適量瘦肉與蜜棗、赤小豆、薏米、扁豆、葛根、玉竹、陳皮放入煲內(nèi),加適量水煲約兩小時,調(diào)味即可。

  功效:扁豆是祛濕功能較強的食材,常飲此湯可健脾祛濕。

  (2)砂仁薏米山藥粥

  材料及制作:砂仁、薏米、山藥加少許大米,煲粥食用。

  功效:中醫(yī)認為,常吃山藥粥,健脾胃而水濕漸化,其祛濕的功效不錯。

  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蝦蟹等海鮮也會助長濕氣,不如用鯉魚、鯽魚這類有祛濕功效的水產(chǎn)替代。

  (3)健脾糕

  材料:山藥250克,蓮子、芡實各120克,粳米粉、糯米粉適量。

  制作:山藥、蓮子、芡實共研細粉,與粳米粉、糯米粉一起拌勻,加清水揉成面團,制成糕狀。蒸熟后撒上白糖當作糕點吃。

  功效:連續(xù)服用對健脾大有裨益。適用于脾虛、腹瀉的老年人、兒童以及上班一族長期食用。

  (4)山藥芡實蓮子粥

  材料:粳米50克、芡實50克、山藥50克,蓮子少許。

  制作:將以上材料加水適量,煮成粥,加少許糖調(diào)味即可。

  功效:調(diào)理脾胃,同時可改善失眠。

(責編:范婉璐)